基層人物:李淑英
  年齡:53歲
  職業:朝陽門街道社
  區勸放員
  新春寄語
  這些年來,居民們開始不理解勸放隊,現在和居民熟悉了,建立了感情,大家也越來越能理解你的工作,這一點我們特別欣慰。
  ——李淑英
  京華時報訊(記者李秋萌)厚厚的羽絨服、及膝的棉靴再帶上對講機、滅火器和自製的飲料瓶灑水器……這就是朝陽門的居民勸放隊隊員們的標準“裝備”。從除夕到正月十五,家家最團圓熱鬧的時候也正是勸放隊員最忙碌的時候,一個春節下來,要勸放百餘次。
  今年53歲的李淑英是朝陽門街道財務科幹部,也是街道勸放隊隊長,自1980年高中畢業後的她來到朝陽門街道辦事處工作,一干就是34年,19歲的大姑娘也熬成了婆。“80年代的春節不限放,大家也沒有太多的錢,放的鞭炮也大多是一些小的煙花爆竹,大的禮花很少。”李淑英回憶,春節時大家輪流值班,頂多就是查查衛生,溜達一圈就行了。
  上世紀90年代,人們的生活漸漸富裕了,大型的禮花和鞭炮開始出現。“1993年,北京開始禁放。從那一年起,春節禁放成了我們工作的重點。剛開始實行禁放的時候,很多百姓不理解,我們是挨家挨戶地動員,收繳鞭炮。除夕的時候,在社區里蹲點看守,遇到有些居民偷偷燃放煙花,我們要及時上前制止,杜絕存在的一切安全隱患。從那年起,春節值班就成了我們工作中的常態了。”
  2010年,街道的各社區先後成立了勸放隊,動員了社區的工作人員、志願者參加以及居民的參與。李淑英告訴記者,樓房區間距比較近,是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勸放隊的任務就是要勸導他們到指定的燃放地點燃放。每次巡邏李淑英和同事們都推著三輪車,裝好滅火器、自製的噴水器等簡易的消防設施,用來防備突發的火情。“年三十凌晨的時候最冷了,站一會兒手腳就都麻了。”李淑英說,以前自己還挺喜歡聞“炮仗味兒”的,“現在可不行了,年年在外面聞,必須要戴口罩。”
  李淑英說,與以往相比,勸放隊隊員們今年除了要勸人們安全燃放,還要勸大家儘量少放。“今年,明顯感覺放鞭炮的人減少了,一來也是因為霧霾天氣,大家的環保意識增強,選擇了一些其他的形式。二來,大家認為放一點有點年味就可以了,不用那麼鋪張浪費。”
  二十多年沒有在家過除夕,李淑英說,每年都是和同事在一起,也不覺得孤單。  (原標題:社區勸放隊成員20年未在家過除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y29fyoqi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