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刊
  近日,環保部對存在違法行為的34家環評機構分別予以取消資質、限期整改、警告等處分。限期整好房網改的34家環評機構在整改期間不得承擔環評工作。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榜單內的北京大學太平洋房屋繼去年底被環保部要求內部整改後,這次再被要求整改三個月。此外,同濟大學也被要求整改三個月。
  而包括青島大學在內的8家環評機構因涉嫌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借用外單位人員作環評租房子專職技術人員騙取資質等行為被取消資質,並將依法履行行政處罰程序。
  目前全國環評機構超千家,除了部分房屋二胎高校、國企下屬單位、研究院等,還有相當部分的私企。國內環評資質門檻低,乙級資質環評單位申請只需註冊資金50萬元,環評工程師2名,上崗持證人員8名。“幾個人一湊就開始做環評了,這在很多私企時有發生,環評隊伍良莠不齊。”一位業內人士曾告訴本報記者。
  記者梳理髮現,環評機構違法除了前述幾個現象外,主要集中在環評專抗癌食物職技術人員情況發生較大變化未及時報告,或環評文件編製質量較差且未按要求承擔環評工作。
  除了此次34家環評機構被重罰外,2012年底,環保部也處罰了88家環評機構。為何環評機構違法現象屢禁不止?
  對此,上海市環保局一位人士稱,因為監管薄弱,“上海市每個縣區環保局監督執法部門編製不超過25人,而這25個人承擔的工作包括:新老項目、環境風險企業的監管,還有大量環保信訪調處。人手不夠,現在也運用科技手段協同監管,但總體還是跟不上。”
  我國法律規定,建設任何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都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而這主要由環評單位去做出評測。評測完成後需要進行兩次公示,公示之後需要做公眾意見調查,若獲得調查對象一致同意,則項目進入環保部門的批覆階段,否則將進一步調查研究。
  但事實上,上述環評流程有空可鑽,部分環評企業在其中“大動手腳”。比如一些項目沒有經過公示及公眾參與就“偷偷上馬”。有些環評企業沒有網絡公開,而是在某個小區貼一張紙質通告,或選擇某些企業的網站進行公示,這些做法無非是掩人耳目。
  另外,還有環評企業在公眾調查時,專門抽取沒有意見的群體做調查,這連專家和評審人員也很難發現。還有部分項目屬於“暗渡陳倉”,比如一些建設單位乾脆不向環保局申報,也就自然不存在什麼環評,偷偷摸摸就已經在運行了。
  業內人士認為,環評違法行為除了靠政府的監督外,還需讓公眾真正參與環評中,發揮社會的監督作用。
 
(編輯:SN0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y29fyoqi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